跳到主要內容區

歷史文物館

歷史文物館簡介


「台灣歷史文物館」,於1997年9月21日校慶時正式開放展出。蒐集的器物,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種用具。從農民耕作的犁、耙、風鼓、簑衣、畚箕、鋤頭,到竹籐做的搖籃,餐桌椅,搗米用的石臼,及日常生活用的水瓢、木製飯桶、紅龜粿印、縫衣機、尿斗;另外,館裡還蓋有一間古早的「甘仔店」展示早期的童玩、商品、契約、生活圖片和歷史鏡頭等,館中共收藏兩千多件歷史文物。 

在台灣早期農業社會時代,這些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有著令人懷念的風情習俗。台灣亦屬多元文化,各種族群融合的地區,但大多數的人不知道甚麼是圓山文化,以及十七世紀外來殖民歷史對台灣的影響;明朝鄭成功時期台灣的發展與日據時代至台灣光復期間的變化,再與21世紀台灣島上現代人們的生活景況相比照之下,其差別有何意義?

首先,看到了先人遺留下來的生活文物,我們可以感受到早期農業社會時代的優良傳統文化精神與內涵,已日漸被遺忘。反觀,現在的新新人類,生活在現代科技、機械自動化的速食文化中,對其生活周遭環境、器物的美感似乎已缺乏關懷的情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漸行冷漠、離遠。

希望,在本館歷史文物的展示中,能讓人們緬懷舊時的人文素養,尋找台灣優良的傳統情感與歷史記憶,更深一層體認台灣史蹟源流的脈絡。期待,透過鄉土教學讓下一代,能珍惜保存並傳承台灣優良的歷史文化精神與內涵。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