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2001年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01年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一、認識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的創立人是阿弗雷得˙諾貝爾(Alfred Nobel),他在西元18331021日誕生於瑞典的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四歲時,父親因曼紐在故鄉事業失敗,遠走芬蘭,後來又到俄國,從事軍用機械製造工作。西元1842年,父親因曼紐的事業已經小有成就,便將家眷接到俄國的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因為語言不通的緣故,注重教育的因曼紐聘請了俄國與瑞典的傑出學者作為孩子們的家庭教師,所以諾貝爾在家中學習了俄語、法語、德語、英語、文學、哲學,並由二位化學家教授化學、物理、數學與工程方面的知識。就因為精通了五國語言,以及具備化學領域的天份,為他輝煌的一生打下最穩固的基礎。

西元1850年,十七歲的諾貝爾赴西歐及美國研修科學知識。兩年後(西元1852年),諾貝爾回到聖彼得堡,與其二位哥哥(羅勃特、柳都別克)共同協助父親工廠的研究開發工作。西元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俄國戰敗,父親的工廠陷入困境。西元1860年與胞兄留在俄國工作,並開始研究硝化甘油。西元1863年發明硝化甘油引爆雷管。取得硝化甘油專利權,並回到斯德哥爾摩與父親共同設廠。西元1865年諾貝爾發明了「雷管(爆炸箱)」,各國的訂單蜂擁而至,公司的生意開始應接不暇。在發明了「雷管(爆炸箱)」之後,諾貝爾更進一步發明了"Dynamite"(中譯名為「黃色炸藥」或「矽藻土炸藥」),從此開始他的勢力與財產基礎開始奠基,從此建立無可匹敵的炸藥王國。

 諾貝爾在去世前十年的時間裡曾先後寫了三封內容不同的遺書,第一、第二封(18891893年)都因1895年的第三封而失效。他最終的遺囑如下: 「本人經過審慎考慮之後,關於我死後財產作如下的分配:(接著是其贈與個人的名單,略)…,其餘換成現款,作如次的處置:遺書執行人可投資於有價證券作為基金,將每一年所得的利息授與在前一個年度對人類社會有最大貢獻的人。該利息分成五等分,分別頒給對物理學有重大發明或發現者;在化學上有重大發現或改良者;在生理學或醫學上有重大發現;在文學上朝向理想主義而有最優良之作品問世者;調停各國間之糾紛,廢止或縮小目前之軍備,並對和平會議的組織盡最大、最好的努力者。物理學和化學獎由皇家瑞典科學學術院評選;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斯得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加學會評選;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學術院評選;和平獎則由挪威國會所推選的五名委員評選決定。我希望在決定受獎人之際,不要考慮其國籍,或是否斯堪地那維亞人,而要頒給符合受獎的最適當人選。」

根據當時的估價,諾貝爾留下的財產超過三千三百萬瑞典克朗,相當於二百萬英鎊,或二千二百五十萬德國馬克。遺書公開後,引起熱烈的爭論。有人批判諾貝爾身為瑞典人卻把瑞典的財產分給世界各國的人士,這種行為實非愛國的表現;有人質疑評選者可能有受賄之虞,無法達成任務;也有人認為挪威和瑞典關係緊張, 卻由挪威國會議員組織委員會來頒發和平獎,是相當可議的;加上遺囑以事實上未存在的基金會為繼承人,且其鉅額遺產分散各國,由完全不同的法律所管轄…針對這些聲浪與難題,遺囑的主要執行人拉古納˙梭魯曼不畏艱難,動員各國的財政、科學、法律專家來清理遺產及解決糾紛。經過幾年的努力,最後終於在阿弗雷得的二哥柳都別克家族成員的支持下,諾貝爾基金會(Nobel Foundation)終於成立,並於1900629日,瑞典政府核准基金會的組織章程,以及瑞典各機關頒獎之各項事宜。

諾貝爾獎原先只設立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等五個獎項,直到西元1968年時,瑞典中央銀行為了慶祝成立三百週年,出資創設了「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一般簡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二、諾貝爾獎的評選方式

六個獎項的評選方式有一定且嚴謹的流程。每年各諾貝爾委員會(Nobel Committee)會以書面邀請各國知名的大學教授、研究機構委員以及科學家們推薦次年度諾貝爾獎的提名人選。提名時間至二月一日截止,而後各委員會在特別的專家學者協助下,開始進行調查,再從提名人選的名單中決選出幾位候選人,提送頒獎機構,十月時進行最後的投票,選出諾貝爾獎得主。然後於每年十二月十日,諾貝爾先生的逝世紀念日舉行頒獎典禮。

各個獎項的評選,則委託下列學術機構協助: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物理學獎、化學獎和經濟學獎;瑞典卡羅林斯加研究院評選生理學或醫學獎;瑞典學院評選文學獎;和平獎則由挪威國會的五人小組負責評選。

三、華裔諾貝爾獎得主

 西元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以「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物理學獎。

西元1976年丁肇中以「發現J粒子」獲得物理學獎。

西元1986年李遠哲以「交叉分子束法」獲得化學獎。

西元1998年崔琦以「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獲得物理學獎。

西元2000年高行健以「靈山」獲得文學獎。

四、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

 物理獎由美國的康奈爾(Er ic A. Cornell)、魏曼(Carl E. Wieman)及德國的凱特勒( Wolfgang Ketterle)三位教授共同獲得,得獎理由是成功達成稀薄鹼金族氣體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Einstei n),以及對凝聚態屬性的初步基本研究,三人共同研究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對物質新形態的研究,將會給精密測量與奈米科技等領域促生革命性的應用方式。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頌辭中說,波色-愛因斯坦冷凝物也將在石版印刷、毫微技術及全息攝影術等領域產生革命性的應用。

化學獎由美國的諾里斯(William S. Knowles)及日本的野依良治(Ryoji N oyori),兩人以「手徵性分子氫化催化反應」的研究將均分總額一千萬瑞典幣(近一百萬美元 )的其中半數獎金,加州Scripps研究所科學家夏普勒斯(K. Barry Sharpless)則以其「手徵性分子氧化催化反應」的研究,獨拿另一半獎金。瑞典皇家科學院在褒揚狀中表示:「諾里斯的研究發現,使用特定金屬可以產生手徵性分子氫化反應,他的研究成果有助於後來治療帕金森氏症藥物的研發。野依則繼續在此一領域上從事研究,對當今的分子氫化催化反應有十足的建樹。」夏普勒斯則因研發出另一種分子氧化手徵性催化反應而獲獎。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多數科學家認為,夏普勒斯的環氧化研究為過去幾十年來此一領域的最重要發現。

文學獎由出生在加勒比海千里達的印度裔英國籍作家奈波爾(V. S. Naipaul)獲得殊榮。奈波爾擅長以無與倫比的聲音,迫使吾人見到受迫害的歷史存在。他不受文壇時尚左右,敘事析理,公正不阿;風格獨具,又不失寫實。他的小說反映出後殖民世界的文化紊亂,預示古老殖民統治的寧靜崩潰。獲獎的頌辭中特別稱讚他能融合多樣文類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在作品中的敏銳觀察能夠直逼人心,要人正視人類歷史上屢次出現之壓迫。

醫學獎得主包括美國的哈特威爾(Leland Hartwell)、英國的韓特(Timothy Hunt)及奈斯(Paul Nur se),他們共同因解析細胞分裂的機轉,導引癌症治療的新方向,而獲得醫學研究的最高榮譽。細胞分化包括四個階段,分別是複製前期、複製期、複製後期和有絲分裂期。這三位學者研究發現,胞轉蛋白(cyclin)和依賴胞轉蛋白催化酵素(cyclindependentkinase,簡稱CDK)這兩種分子,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扮演相當關鍵的調控角色。若沒有CDK,細胞分化的動作不會啟動,胞轉蛋白則會影響CDK的運作。

經濟學獎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艾克羅夫(George A. Akerlo f)、史丹佛大學史賓塞(A. Michael Spence )與哥倫比亞大學史蒂格利茲(Joseph E. St igliz)三位美國籍學者以對「不對稱資訊市場分析」的研究共同摘冠。瑞典皇家科學院在褒揚三人獲獎學術研究成果的頌辭中指出,不對稱資訊存在於許多市場:市場中某一方的參與者會較另一方的參與者掌握到更佳的資訊。借款人比放款人瞭解其還款的前景,經理人與董事會成員比股東更了解企業的獲利狀況,而可能投保的顧客也較保險公司更瞭解自己發生意外的風險。今年的獲獎者在一九七○年代奠下不對稱資訊市場分析一般理論的基礎。這個理論廣獲運用,所分析的對象涵蓋傳統農業市場以迄現代金融市場等。獲獎人的貢獻構成現代資訊經濟學的核心。

和平獎由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聯合國共同榮獲。以表彰安南和聯合國在扮演促進世界和平,不遺餘力,功不可沒。諾貝爾委員會把今年的和平獎頒給安南及聯合國,理由是「他們為一個更有秩序、更和平的世界所做的貢獻」,安南個人則被譽為「為聯合國注入新生命」。

五、相關活動報導

「諾貝爾百年特展」

展出時間:20001223日至2002年1月31日止

展出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二、三臨展廳

相關網址:http://www.nstm.gov.tw/nobel/nobel2.html

瀏覽數: